終於可以寫寫新開了一個多月的旅遊課(已不算新了!),全名是「亞康老師的旅遊課」,逢週四早上授課,昨天已上過第六堂。
早前中心人手嚴重不足,我向同事請纓每週多帶一課,想來想去認為旅遊課最為合適,既是我的興趣,又是我的強項,小孩子也肯定喜歡。課程安排每星期輪流介紹中國、亞洲和歐洲,就我的旅遊經驗,粗略估計開到年底也不成問題,不過八月後我就會離開,所以只好「精華遊」和「走馬看花」一點。
開這課可算是一次機緣巧合。話說早前某天要代同事的課,當時生林正好被接回貴州,媒體也有大事報導,所以課堂便向孩子們介紹貴州,是為旅遊課的第一堂。上過這一課後,發現孩子們對雲南以外的地方很感興趣,在屏幕上看到我的旅遊照時更倍感興奮,對我以前的樣貌議論紛紛,就連同事也來了旁聽。自此之後,我便決定要開這課,每週加倍用心備課,用power point整理旅遊照和網上的相片。此外,課堂除了介紹景點和美食,還會教授一些小常識,例如地理、語言、文化,甚至名人、歷史、神話故事等。
為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,我盡量每一課都找個點子,比如第二課介紹日本美食時,便到沃爾馬買些草餅給他們嘗嘗(當然是冒牌貨,還好他們都未吃過草餅,也不會日文);第三課介紹英倫,晚上就放映《哈利波特》(《哈》在倫敦和牛津拍攝,當年我在那邊過了人生最快樂的兩個月);第四課介紹四川,買了麻辣鴨脖子給他們吃,又藉汶川地震教導他們珍惜所有;談完地震就講海嘯,第五課介紹當年考察南亞海嘯後重建的斯里蘭卡,並在市中心一家印度餐廳買了咖喱角給他們吃(斯里蘭卡深受印度影響,食物和口味分別不大)。
昨天上第六課,原先打算介紹德國,誰不知雲南盈江和日本仙台先後發生強烈地震,後者尤為嚴重,當年去過的地方更被震後觸發的海嘯徹底摧毀,心情特別沉重。加上中心日前有個小孩得知日本地震後竟說了句:「活該」,讓我覺得有責任給他們一點正確和人性的教育,所以昨日的課便改為介紹仙台。
國內的教育實在害人不淺,除了大中小學都要上政治課和考核外,更大的問題是充斥著仇恨和妖魔化意識。今日常見於網絡上的糞青,不少都是經年陶毒和洗腦後的製成品(其餘的是不學無術、冷血無恥之徒)。此外,電視播放的節目每天都有三種不缺的:一)建國 / 黨史劇集;二)弱智綜合節目;三)抗日或打日本仔(連我這個來了半年和不看電視的人,也發現區區一套《葉問》也至少播了五六遍,還有無數無數的陳真、霍元甲、南京、盧溝等)。少點反省力的人整日都在看這類節目,叫他們何來不仇日?事實上我小時候也有仇日意識(看日本卡通和漫畫時例外),這亦和當年的國史老師不無關係。日本震後在互聯網看到大量國人幸災樂禍的言論,除了極其反感之外,還更深體會到教育和教養是何等重要。
日前在網上看到這句話:「以前知道,豬啊狗啊的會在地震之前躁動不安嗷嗷亂叫,本次日本地震讓我知道,還有一種動物是在地震之後才躁動不安嗷嗷亂叫的。中國的悲哀之處在於,雖特產這種動物,卻並不稀有。」作者是位長居海外的華人學者,與國內那些冷血言論形成強烈對比,我一方面看得拍案叫絕,但另方面也為國內有大量這種「不稀有動物」而搖頭歎息。
近日昆明天氣反常,這兩天接連下雨,早前還是二十四五度,誰知翌日便下了場大雪。昨日在旅遊課的尾聲,我建議和小朋友們待天氣好轉後一起去撿瓶子,然後把賣得來的錢一半捐給盈江,一半捐給仙台,孩子們亦齊聲叫好。身為人師,我感欣慰,這也是我的責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