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天沒更新綱誌,因為我又去了英德工作,一去就十多日。前日到達深圳機場,可是遇上狂風雷暴,所有飛機都不能著陸或起飛,呆等了近三小時方可登機,可是登機後又在機艙等了一小時,機師說我們面前還有三十架飛機在等候起飛,所以要先登機後排隊,難為乘客們要在悶熱到暈的機艙內受罪,人人都邊撥涼邊叫苦埋怨。
(四面環山的雞蓬村,有點像萬峰林)
本來我的計劃很完美,打算一落機就回中心值班,但結果足足遲了四小時,回來後小孩都已入睡了。更驚訝的是,小孩的數目創了這大半年來的新高,足有二十多個。另外又一如既往,在我離開的期間又走了幾個小孩,包括小豬。小豬跑掉我一點也不驚訝,卻令我越來越擔心。我在中心的日子,小豬是很穩定的,可是每逢我出差或回港他都會跑掉。一來他是我的個案,和我關係最為密切,二來他特別黏我,也只有我對他有辦法,我肯定他很快就會回來,但擔心的是八月後我離開了的話他將會如何。
說回英德行,今次大部分時間都留在雞蓬村,這十日即使未至於艱辛,但也算得上蠻勞累。由於是在比較偏遠的農村(從香港出發要先坐火車到羅湖過關,然後乘和諧號到廣州,再轉地鐵到汽車站坐大巴到英德市,後換另一大巴到大灣鎮,再乘小巴到雞蓬村),所以衣食住行都有點不便。衣,這十天要每晚手洗衣服,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下,衣物換得特別多;食,在農村自然不能要求太多,每天吃著相同的東西,家訪時又要放膽吃人家招待,但不太衛生的食物;住,每晚都訓木板床,且要和蚊蟲戰鬥,沖涼時又因水壓不足,要蹲在地上用斗撓水沖身;行,熱、悶、濕,我的人生大敵,還要攀山涉水,不累人才怪。
(落花生,一般無田和較窮的人才種,田是用來種稻米,地則是瓜菜玉米花生之類)
(也是幾乎每天都會吃到的苦麥菜)
此行有三個任務。第一,要深入山區地方家訪,了解當地的需要,大概定下將來開辦的兒童中心的服務方向,我自己就數不清連日來到底探訪了多少戶人家。廣東農村好些窮困家庭的情況,尤其住在山上面的,比起雲貴川等西部城市可謂毫無兩樣,我們常把廣州放大為整個廣東省,實在是大錯特錯的想法。家訪期間有兩個小朋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,第一個是長得很帥,有點「少年胡楓」影子的日友。日友年前左腳生了腫瘤,要做斷肢手術,雖說小命得保,藥費也有香港好心人資助,但年紀輕輕要承受這不幸,總是叫人難受的。猶幸日友性格堅強開朗,現在已經復課,且很努力讀書,每週都會到當地教堂找一位老師免費私人補習。
(日友、他爸爸【右二】和當地教會的好心人)
另一個印象更深的,是個叫海英的小女孩。海英父親多年前殺死她母親,後被判無期徒刑,她頓時失去父母,從小便由外公外婆養大。她們生活艱苦,莫講出城探望在囚的父親,就連日常生活所需也很缺乏。在雞蓬,幾乎所有小朋友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,他們的父母為討生活全都外出打工,主要在佛山、順德、廣州等地,大多每日工作十二小時,每年就只在春節回家,因此釀成不少兒童問題。比方說祖父母都從未讀過書,大部分時間又要落田耕作,所以對小朋友的學業和照料都無能為力,過分溺愛、刁蠻任性、不願讀書、四處流連都習以為常,其他心理成長等深層問題亦可想而知。在昆明,每日接觸可憐又可惡的流浪兒童;在雞蓬,又見到無數霸王仔、牛王妹,可是海英卻很不一樣,她懂事、有禮、愛讀書,也是第一個和唯一一個親自沖茶招待我,和我談了很久的小朋友(當時只有她一人在家),感覺和其他小孩很不一樣。
(海英,我決定只要她想讀書的話,就一定會完成她的心願)
第二項任務是要視察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,然後設計一個生態教育或體驗活動的方案(提外話,我很抗拒所謂的生態旅遊,因為這最終離不開賺錢、開發、獵奇和破壞)。雞蓬有非常不錯的天然環境,既有山村湖泊,又有農田奇山,我們的計劃是日後和村民合作,開展一系列覆蓋附近幾條村子的項目,包括務農、爬山、環島、民宿、露營和義工服務等,務求在平衡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,讓當地人生活得到改善,也讓城市人有些學習和體驗。
(如果把這些荒廢了的泥屋改為旅舍,你會有興趣入住體驗一下嗎?)
此行看了不少山川農田,其中東峰岩一役可謂難忘之最。能稱得上為「役」,肯定不是那麼簡單,東峰岩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地方,村民都強力推介,說是一大風光明勝。沿路我們非但要攀山涉水,更要用鐮刀開路,目的地是一個岩洞。在村民的帶路下,我一直走,一直走,每次以為到達目的地時,經一輪開山劈石後又要繼續前行。可是當他們說到步時,那兒怎看也不像是目的地,岩洞一點也不起眼,洞口就只有離地尺半高。老實說,那一刻我真有點遲疑,甚至是懷疑:這兒真是個「景點」?我有可能爬得進去嗎?會否有入無出,客死異鄉?心想反正來到,只好拼死一試,便硬著頭皮跟村民入洞。
(僅有尺半的入口,我不是走進去,而是爬進去的,出來後變了一條「泥鰍」)
入洞後頭一段路要學軍人那樣,趴在地上向前爬進,在大約爬二十來米後,就發現洞內別有洞天,這是第一關。之後要在洞內徒手攀石,這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,事關我腳掌特大,人家可以借力的石逢對我毫無作用,而且我又穿了一雙鞋底早已磨平的舊鞋,但更更更重要的是……我畏高!這樣的攀爬對我來說是心理極限,這是第二關。過了第二關後,洞內越見美麗,那些鐘乳石在沒有旅遊景點那些燈光裝飾下,少了一分庸俗,多了一分自然美。可是第三關我卻再也闖不過,原因是我身形太龐大,只好無奈地走回頭路,其他村民則繼續前進,替我拍了好些照片。
(過了第一關後的英姿)
(別有洞天!當時我還在場)
(洞內的鐘乳石,是我能拍到的最後一張)
第三個任務是約見當地中小學的負責人,並從中找幾間有需要的學校,由協進會日後提供資金協助重建或其他發展。結果我一共去了六間學校,目下要整理他們的資料和項目,下週在昆明與香港來的負責人開會。這任務說來有點搞笑,或許校方以為我是負責批錢的人,所以對我份外禮待,令我由原來的雞蓬上賓,再升格為超上賓,上落車有人開車門,一坐下便有人上茶,前一句李博士後一句李博士(又一次感受到在內地行走江湖時博士頭銜的用處,兩次在英德都因而特受禮遇)。
視察學校令我有機會了解當地的教育政策和需要,尤其來年整個英德市將會有大變動,農村學校將停辦小四以上的級別,學生升學的話就要到鎮內的中心學校。這政策是好是壞,我作為外人不便妄下判斷,表面看來資源集中可令師資和教學質素有所提升,但亦肯定會有學生因未能負擔寄宿的開銷而不能升學。此外年紀這麼小的學生離家寄宿,雖然有助他們獨立,但同時亦可能引起其他問題。希望這只是我的杞人憂天。
十天內去過很多地方,探訪過不少家庭和學校,還在當地人家過端午節,看著人家殺雞包粽放炮仗,令我有點想家,當然還有老家的美食!我不信佛,但倒喜歡「結緣」這說法。離開雞蓬後,心裡不時重現日友、海英和其他村民的面容,相信已和這地方結了緣,也相信日後定必會再來。祖國這麼大,窮人這麼多,社會問題數之不盡,就算有更多時間及人力物力,都難以一一解決。唯有憑藉這丁點的緣分,能幫多少得多少,也呼籲假如你也想支持和參與這些善工,不論在雞蓬還是在昆明的,都不妨和我說一聲,不要自己躲在幸福的圍牆之內。

(破爛的村屋和美味的走地雞)
(破爛的村屋和美味的走地雞)
(可愛的小肥豬)
(在家的婦女養蠶幫補家計)
順帶一提,留港的晚上,成功籌夠錢解決曉燕的困難,暫時可能不會送她做手術,但會盡快買助聽器和送她到聾啞學校。曉燕和長久兩姊妹早前已送到家舍去,她賤父上星期接走了她們,幸好兩姊妹聰明,被賤父接走後不久便逃回家舍。兩人很快就會上學,曉燕的情況比較特殊,要花好些錢才能解決,或許也是緣分之故,她被送來中心的第一晚是我接手的,我和她倆也特別投緣,希望盡我所能為她們做點事吧。期待看見她們長大,甚至日後工作、嫁人、生小孩!
我住!會行埋全個鐘乳洞添!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