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言「天下無不是之父母」,但我個人絕不能認同,至少在這兒的經驗就足以推翻它一百次。昨日又一對父母來中心找孩子,結果弄得不歡而散,父親更被我罵走……
潘泉,十二歲,兩年前來過中心,後被送返家、上學,可是月前它又從家裡面跑出來,在中心住了一段日子。他算不上是很聽話,但基本上不犯甚麼大錯,間中也挺討人歡喜的。一般而言,人犯過一次錯,就會同樣犯第二次、第三次,所謂「一次不忠,百次不容」,背後怕且就是這原因。對於潘泉離家出走,我不敢說是「錯」,當然也不敢完全認同,然而經過昨天後,我對他又多了一分同情和諒解。
潘泉說他爸常常打他,而且打得很利害,這從他身上的傷痕便能看出一二。雖然世上有些小孩確是很惡教的,自問我何曾不是這樣的小孩?但我認為無論小孩怎樣頑劣,第一,作為父母的,總有自己的責任,正所謂「養兒不教,父母之過」;第二,他/她總是你/妳所生的孩子,要懲罰,甚至要責打,都不至於打得傷痕累累,昨天聽潘泉的媽媽說,他父親更試過打斷孩子的手!
潘泉來的頭一段日子,我們嘗試好好說服他,說即使中心讓他留下,他至少亦要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,不要讓他們擔心。結果上週他終於乖乖打電話回家,他父母則說會盡快來中心,可是這個「盡快」也足足「盡」了個多星期,昨天才遲遲的出現。他父母是做小生意的,無理由抽不出時間來看孩子,何況晚上中心也是開放的,他們即使有多忙,總不至於連抽一晚半晚也不行吧!
昨日早上,潘泉在操場上和其他小孩嬉戲,玩得高高興興的,可是一見到父母到來,馬上變得異常緊張,半句話也說不出來。中心的小孩每次見到父母都有這樣的反應,憑這點就足以看出他們的關係有多糟、這些家長是多麼不懂為人父母之道。昨天我和同事陪同潘泉一起和他父母會談,起初氣氛還不至於太差,但潘泉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。他爸一直說自己教潘泉有多艱難,說孩子有多頑皮,把責任全都推到小孩身上,他媽則一直躲在他爸背後,默默不言地落淚。
談了許久,潘泉終於說出自己不想回家,我們起初也好言相勸,但結果都無用,後來建議他父母把孩子留在中心,讓我們供書教學,叫他們日後多點來中心探望孩子,假期送小孩回家團聚,把破裂的關係慢慢修補。他們最終接受了我們的建議,也簽了同意書(否則孩子出了甚麼意外,我們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)。可是在簽過同意書後,他爸就開始發狂地罵孩子,且罵得很難聽,甚麼當沒生過他、日後見到他要打死他等。孩子根本害怕得連一句反駁的話也沒說過,就默默地低頭落淚。就在這時,他爸隨手拿起帶進中心的一瓶豆奶,使勁向潘泉扔過去!大家都未來得反應過來,瓶子已在他耳邊飛過,在他腦後的牆上爆開,弄得牆上、地上和他一身都是豆奶!
這時我立即彈起來,站在潘泉身邊保護他,深怕他爸繼續發神經,同事則在他爸一邊出言相勸,而他媽則無奈地站在他爸背後,一句話也沒說,甚麼反應也沒有,看來早已司空見慣,猜想她平日在家也一樣無力相勸,甚至也會被打。對這樣的父親,我實在一點也不能同情,起初我只站在小孩旁邊,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安慰他。可是眼見他爸越罵越起勁,我再也按捺不住,出口還擊,說了甚麼,我大概也記不清了。在我開過口後,氣氛頓時更僵,大家都不發一言,唯一聽到的是潘泉的哭號,和看到他全身發抖。
沉寂半分鐘,他爸說了這句話:「我跟你說最後一句,我從此就當無生過你,日後在外面見到定必打死你!」本來我早已看不過眼,但鑒於潘泉不是我的個案,我對他和他家的情況也不太了解,之前說話的一直是我的同事(潘泉的個案老師),可是我霎時就回敬他一句:「我也對你說最後一句,你再在我們這裡發神經,我馬上請你離開!」他爸不敢正視過我一眼,就企定定盯著孩子,不久就一個人離開中心。
事後他媽媽在中心多留了一會,對我們說他父親脾氣怎樣不好,在家常常打孩子,還叮囑潘泉在中心要聽話,日後要好好上學。之後我著他媽陪小孩洗洗臉(他早已哭成淚人),和小孩到宿舍換件衣服(他頭髮和上衣都是豆奶),讓她再好好和小孩談兩句,然後就離開(她丈夫在中心門外等著她)。
大好的一天就被潘父弄得很不愉快,最後還要我來收拾殘局,牆上、辦公桌椅上,就連我的背包上都有豆奶。我一邊拖地,一邊回想剛發生的事情,就是搞不通想不明,到底這些為人父母的是怎麼一回事,有的愛理不理,有的只會動粗,有的更借孩子發財,反過來要孩子行乞或賣花來養活他們。「天下無不是之父母」,是說過了頭,是誇張或過分理想,還是天真、無知、弱智?
潘泉,十二歲,兩年前來過中心,後被送返家、上學,可是月前它又從家裡面跑出來,在中心住了一段日子。他算不上是很聽話,但基本上不犯甚麼大錯,間中也挺討人歡喜的。一般而言,人犯過一次錯,就會同樣犯第二次、第三次,所謂「一次不忠,百次不容」,背後怕且就是這原因。對於潘泉離家出走,我不敢說是「錯」,當然也不敢完全認同,然而經過昨天後,我對他又多了一分同情和諒解。
潘泉說他爸常常打他,而且打得很利害,這從他身上的傷痕便能看出一二。雖然世上有些小孩確是很惡教的,自問我何曾不是這樣的小孩?但我認為無論小孩怎樣頑劣,第一,作為父母的,總有自己的責任,正所謂「養兒不教,父母之過」;第二,他/她總是你/妳所生的孩子,要懲罰,甚至要責打,都不至於打得傷痕累累,昨天聽潘泉的媽媽說,他父親更試過打斷孩子的手!
潘泉來的頭一段日子,我們嘗試好好說服他,說即使中心讓他留下,他至少亦要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,不要讓他們擔心。結果上週他終於乖乖打電話回家,他父母則說會盡快來中心,可是這個「盡快」也足足「盡」了個多星期,昨天才遲遲的出現。他父母是做小生意的,無理由抽不出時間來看孩子,何況晚上中心也是開放的,他們即使有多忙,總不至於連抽一晚半晚也不行吧!
昨日早上,潘泉在操場上和其他小孩嬉戲,玩得高高興興的,可是一見到父母到來,馬上變得異常緊張,半句話也說不出來。中心的小孩每次見到父母都有這樣的反應,憑這點就足以看出他們的關係有多糟、這些家長是多麼不懂為人父母之道。昨天我和同事陪同潘泉一起和他父母會談,起初氣氛還不至於太差,但潘泉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。他爸一直說自己教潘泉有多艱難,說孩子有多頑皮,把責任全都推到小孩身上,他媽則一直躲在他爸背後,默默不言地落淚。
談了許久,潘泉終於說出自己不想回家,我們起初也好言相勸,但結果都無用,後來建議他父母把孩子留在中心,讓我們供書教學,叫他們日後多點來中心探望孩子,假期送小孩回家團聚,把破裂的關係慢慢修補。他們最終接受了我們的建議,也簽了同意書(否則孩子出了甚麼意外,我們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)。可是在簽過同意書後,他爸就開始發狂地罵孩子,且罵得很難聽,甚麼當沒生過他、日後見到他要打死他等。孩子根本害怕得連一句反駁的話也沒說過,就默默地低頭落淚。就在這時,他爸隨手拿起帶進中心的一瓶豆奶,使勁向潘泉扔過去!大家都未來得反應過來,瓶子已在他耳邊飛過,在他腦後的牆上爆開,弄得牆上、地上和他一身都是豆奶!
這時我立即彈起來,站在潘泉身邊保護他,深怕他爸繼續發神經,同事則在他爸一邊出言相勸,而他媽則無奈地站在他爸背後,一句話也沒說,甚麼反應也沒有,看來早已司空見慣,猜想她平日在家也一樣無力相勸,甚至也會被打。對這樣的父親,我實在一點也不能同情,起初我只站在小孩旁邊,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安慰他。可是眼見他爸越罵越起勁,我再也按捺不住,出口還擊,說了甚麼,我大概也記不清了。在我開過口後,氣氛頓時更僵,大家都不發一言,唯一聽到的是潘泉的哭號,和看到他全身發抖。
沉寂半分鐘,他爸說了這句話:「我跟你說最後一句,我從此就當無生過你,日後在外面見到定必打死你!」本來我早已看不過眼,但鑒於潘泉不是我的個案,我對他和他家的情況也不太了解,之前說話的一直是我的同事(潘泉的個案老師),可是我霎時就回敬他一句:「我也對你說最後一句,你再在我們這裡發神經,我馬上請你離開!」他爸不敢正視過我一眼,就企定定盯著孩子,不久就一個人離開中心。
事後他媽媽在中心多留了一會,對我們說他父親脾氣怎樣不好,在家常常打孩子,還叮囑潘泉在中心要聽話,日後要好好上學。之後我著他媽陪小孩洗洗臉(他早已哭成淚人),和小孩到宿舍換件衣服(他頭髮和上衣都是豆奶),讓她再好好和小孩談兩句,然後就離開(她丈夫在中心門外等著她)。
大好的一天就被潘父弄得很不愉快,最後還要我來收拾殘局,牆上、辦公桌椅上,就連我的背包上都有豆奶。我一邊拖地,一邊回想剛發生的事情,就是搞不通想不明,到底這些為人父母的是怎麼一回事,有的愛理不理,有的只會動粗,有的更借孩子發財,反過來要孩子行乞或賣花來養活他們。「天下無不是之父母」,是說過了頭,是誇張或過分理想,還是天真、無知、弱智?
(牆上的豆奶殘漬,還有地上的、桌上的、凳上的,害我清潔許久)
今早收到另一消息,不知是喜是憂,中心廚房阿姨在街上遇見寶寶(見〈寶寶保重〉一文),原來他已回了昆明好些日子,又再流浪街頭,拾荒度日,就是不想回中心。又一「不是之父」之過,到底他幾個月來日子過得怎樣?是如何從大老遠出來?有沒有「重操故業」去偷單車?是否重拾原來的臭脾氣和老毛病?最重要也是我最擔心的是,他有否誤解或錯恨我們?假如他再次出現我眼前,一時間我都未知自己會有甚麼反應、應說這甚麼話好,但只要他肯回來,其他都算不得甚麼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