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

大理行(下)


(古鎮河邊一條很有歷史感的石橋)

要說旅途中的幸福,當然不能不數小瓶,不知道是因為大家同屬一個星座,更是同一天出生是否有關,我倆非但很是投緣,就連大家的一些愛好,例如喜歡的電影和明星也都一樣,而且我倆都是長得高高和白白的,旅途中我們還稱對方為表哥表妹呢!記得在古鎮的河邊,小瓶在冰凍的河水中拾了一塊小石給我留念,我本來也想為她拾一塊,但又不想變得太像交換信物或是人做我做,所以決定日後要再送一份更好的禮物給她。河邊的古石橋和風景真是很美,讓我想起了當年遊捷克時去過的一個小鎮,我一面靜靜地坐著看她拾石子,一面在她背後偷偷拍了好些照片。


(小瓶表妹在河邊拾石子給我)

第三天清晨,我們一早起來同爬石寶山,那兒有很多小廟宇和古老石窟,研究宗教出身的我自然很感興趣。可是我在途中見到小瓶一直墮後,而且顯得甚是吃力,所以最後打消了原定的行程,強行拉她走落山。小瓶當然顯得不願意和不好意思,因為她之前反對我花錢包車和走較為舒適的下坡道,但事實上我也走得有點吃力,不知是因為在高原地帶呼吸和走動困難有關,定還是我真的已經老了,體力好像遠不及從前,實在既懷念當年一個人背著大背包爬雪山的日子,也懷疑當年完成這創舉的是否真自己本人!


(石寶山上的小石窟)

落山途中,我們在半山的一座廟宇外坐了很久,遠望山腳下的農田和古鎮,邊談各自的往事。少年時的我可能想在山上大叫一番或抽一根煙,但現在這頭大叔只能安安靜靜地欣賞山下的美景,和這位同行少女談談人生往事,聽聽她的夢想和願景。小瓶後來還是不斷問我有否遺憾沒有走畢全程,說實話,我真的連一點遺憾也沒有,不是因為我害怕走不動,或是因為旅遊書說石窟只具歷史而不具雄偉,而是我一直深信旅途最重要的不是要看到甚麼,完成甚麼,而是旅途的過程和感受。能和小瓶同遊,並和她在半山談了很久,我覺得已勝過看到更多雄偉的廟宇、石窟。旅行的風景和美食當然重要,但最重要的始終是人、人、人和人。


(山腳下金黃色的稻田)

離開沙溪古鎮,我們又坐了半天車回到五年多前到訪過的大理古城,也就是小瓶的地頭。原本小瓶建議入住三十元一晚的廉價客棧,但我希望最後一天要讓表妹吃得好睡得好,所以便根據友人的介紹下找了間較好的旅館。然而不知是幸還是不幸,我們來到那間旅館後已經客滿,由於當時已經入夜,我們便隨便在附近找間別的旅館投宿,卻讓我們找到一間更便宜且環境更好的旅館,老闆是一位當地知名的畫家,那兒無論是環境和氣氛也更合心意,客人也不多。

投棧後我們便到外頭吃晚飯,我選了一間很有名氣的飯店,可是卻大失所望,反而小瓶帶了我到她以前打工的酒吧,喝了一杯咖啡和洋酒,水準和環境遠勝那家餐廳。重遊大理古城,往事一一浮現腦海,可是人事和四周都已經變了許多。大理古城已變得越來越像麗江,過度開發令古城失去了原先的寧靜,到處都是酒吧和商店,庸俗的紅燈籠到處懸掛,像是努力在向遊客和人民幣招手。行走在古道上的我,已不再是當年中文大學的職員,而是一名當地的志願者、尋夢人。回憶當年的人和事,心裡都感到一點唏噓,不知當年同行的友伴現在身處何方、在做甚麼?

回到旅館後,我和小瓶表妹在房間內談了許久,過了一個寧靜和愉快的晚上,應該與外頭的喧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吧。就這樣,我這四天的行程便來到尾聲,翌日早上,小瓶帶了我吃一碗又地道又好味的耙肉洱絲,然後再到咖啡店喝了杯咖啡,外帶兩件麵包,便獨個兒踏上歸途。在五小時的車程內,我除了睡了大半以外,還在車上重遇前天一同住在海地生活的情侶,真是有緣分。但更有緣分的當然是和小瓶的相識,這邊天氣開始冷了,知道小瓶無論在昆明還是在大理也沒有電熱毯或羽絨被,想定了十二月回香港時定要買一張好好的羽絨被帶來給她,讓這位表妹日後睡得好,睡得暖!(我應否也帶一張給自己?因為中心的綿被根本不夠長,我的雙足每晚都冷得冰冰的呢)





(發呆中的小瓶,我們爬山後已餓得肚扁了,正在等吃土雞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