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站去了紅河縣的瀘西鎮,那邊絕對不是個熱門的旅遊點,就連像樣的客棧也欠奉,但當地有個叫城子古村的地方,村內的土掌房有五百多年歷史,建築風格很有特色,戶戶相連,四通八達,民風簡樸,正是我想去的地方。進村當日正好遇上週日的市集,村民們都在趕集,好不熱鬧,集內賣豬賣牛和各種農具日用品,還有好幾檔聚賭的地攤。由於我的身高與衣著和當地人有太大不同,其間一直被奇異的目光盯著,小孩子走來和我比身高,問我從那裡來,場面一如每次到農村一樣,很是有趣。
(在趕集的當地人,屬彝族中的白彝)
中心其中一個同事是族,他老家還在種包谷(玉米)和養豬,他曾經告訴我他們養土豬和城市的很不一樣,一般會在年底左右買豬苗回家,養個一兩年後會便在新年期間宰掉,製成臘肉(有的會製成豬標肉或干巴),供一家全年食用。今次在市集和古村內就能見齊種包谷、賣豬、養豬、宰豬等場面,由於土豬都是吃包谷而不是飼料,所以特別香口肥美,同事曾給我嘗過他家的臘肉,真是好吃得不得了。
(土掌房全是就地取材建成,一房有四五個單位,幾戶人共用一個天台,平日在上曬包谷,過節或紅白二事時用以設宴。天台上的小洞是倉庫的「門」,包谷從洞口放進去以作儲備。圓形的竹棚是用來擺放曬好的包谷,每棚足有兩噸包谷之多)
第二站到了建水古城,建水的開發雖不比大理、麗江,但也早已不是我們想像的「古城」。建水昔日也算是座名城,城內的地標是朝陽樓,可飽覽城內四週,但隨著現代化和都市化,城內早已有更多比城樓更高的大廈。現在城樓除了是博物館和茶居外,還是當地人聚集的地方,擺攤、下棋、擦鞋、賭牌局等。除朝陽樓外,城內另一個特色是當地人仍然用的古井,聽說市內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古井,原始簡單有的,奇形怪狀也有的,但我無興趣和耐性把它們一一找出,只沿路看到幾個而已。
(朝陽樓,樓上除茶居和博物館外,晚上還有建水小調演出)
(臨安大街旁的三環古井,現在還有人用的)
城內有家很好的餐廳,他們做的本地名菜,如汽鍋雞、烤豆腐、炒草芽等都很可口,還有各種自家釀製的米酒,可是真正討我歡心的還是城郊的另一古村――團山村。團山村有數百年歷史,九成的數村民都姓張,晚清及民國初期出過很多名人,可是民國後開始衰落,民革期間房地更被重新分配,現今在華園豪宅內住的,都是後來被分到房地的農民,很有「土改」特色!
(昔日的豪宅現在的主人全是農民,庭園保存得不錯,幾年前才復修好,但其他地方卻很破落,結構也被村民改動過)
(民國期間村內的一所小學,現在已成為當地人的鄉公所和設宴的場地)
其他途經的小鎮或中途站便不提,第三個目的地和今次旅行的重點是元陽。話說抵達元陽當日全鎮停電,四圍都點起蠟燭,場面有點搞笑,我們還來了個中式燭光晚餐。所有遊人去元陽都只為看梯田,不過有些人選的日子不對,在人家下田時來元陽,梯田只有金黃或青綠的稻米,一點也不美。可是入冬後農民便會休耕,並把水灌進梯田養著泥土,日出和日落時,層層梯田折射出的光影,還有清晨山谷的冷空氣和暖空氣交匯所形成的雲海,是我見過最美的景觀之一。要在晨早五點起床,再坐一小時車上山,雖說又冷又累,但絕對是值得的。
(香港有豪宅日出康城,但元陽的日出梯田好它一千萬倍!)
(當地人說元陽梯田是上帝的指紋,實在有其道理)
除看梯田外,元陽之行還到訪一個民間組織,希望了解一下他們的事工和當地的農村發展。元陽主要的人口是哈尼族人,這機構負責當地一些農村發展項目,並售賣哈尼族人的刺繡來幫助他們改善生活。可是坦白說,機構令我有點失望,簡單來說都和很多NGO一樣,雷聲大,雨點小,連值班的員工也說不清楚機構的運作,甚至一些基本的資料或小冊子也欠奉,霎時間我覺得我們中心比起來實在很不錯。
機構幫不到我了解當地的情況,我唯有找一些當地人來問。據他們說,元陽近年大力發展旅遊,隨之出現了很大變化,部分人生活雖因而有所改善,但物價同時亦不斷飆升。在大部分情況下,錢都沒有流入當地農戶的口袋,而是一小撮從事旅遊及相關的受惠者。此外,當地文化也面臨很大的衝擊,好些文化傳統習俗工藝亦日漸息微,有些人開始不再種田,情願把梯田長期灌水,用來吸引遊客。常言道「發展是硬道理」,我當然絕不苛同,但身為香港人,過慣現代生活,享盡都市便利,我自覺無權去說三道四、指手劃腳,這往往是最叫人矛盾的地方。
(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)
最後一站是昔日的旅遊熱點――西雙版納。版納在雲南最南面,毗鄰老窩、緬甸和越南,氣候和風土人情與大部分雲南地區很不一樣,反倒有點南亞氣息。說版納只是昔日的旅遊熱點,是因為她早年過度開發,以及近年南亞各國相繼對外開放,並大力發展旅遊,所以以往外國人對版納的熱情早被南亞的旅遊熱所蓋過。可是話雖如此,不去過又總是有點心不息的。
我旅遊一向偏愛坐長途客車,但從元陽到版納的首府景洪需坐車十六七小時,路程非常艱辛。首先,車箱狹小而擁擠,個子高大的我被弄得一身酸痛,發車時明明只有十數人,但途中不斷有人上車,最後變成近三十人的局面,好些人站足六七小時才下車。其次,車程大都是曲折不平的山路,不少人途中忍不住要往窗外嘔吐,場面駭人。更甚的是車箱內不停有人抽煙,間中更有十支八支煙同時在點燃,但因為天氣很冷,大家都把窗門關上,人人都變得像煙醺臘肉一樣。在途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比利時的長途車痴,他曾在印度連續坐過48小時的長途客車,他有個中文名,叫馬騰(Maarten),後來我們並肩同遊了三天。起初馬騰有點拘緊,但後來越玩越放,加上當地人對外國人很是好奇和熱情,馬騰像個大明星一樣,去到那兒都有人盯著他、和他拍照,最終也令他露出本來狂野的面目來。
版納主要是傣族人的聚居地,除夕夜我們在最熱鬧的地攤邊吃傣味燒烤邊迎新年。傣味和泰國菜很接近,都是以酸辣為主,蠻合我的口胃。我們和其他人一同倒數,慶祝2011的來臨,其中一桌人更為小壽星做壽,還邀我們一同切餅喝酒,大家都盡慶而回。元旦日,我們到了一個叫混的小鎮,是傣族人過撥水節新年的地方。到步不久,我們得到一位當地人的熱情款待,免費做我們的導遊,又煮飯給我們吃。本來只打算短留數小時的小鎮,我們一去便大半天。

(混小山丘上的金塔,但當然是假金咯!傣族人喜歡金色,所以把佛塔也造成金色)
回景洪後,我們打算去買當地著名的普洱茶,走過幾家茶莊後,我們選了間明碼實價,由一家廣東人開的店。店老闆白手興家,少東年輕有為,和我更有共同語言和話題。我們合共買了幾百元茶餅,他非但大打折扣,入夜還駕車帶我們遊玩,又請我們吃晚飯和送我們回旅館。昨晚,他到昆明公幹,我和他又去了吃夜宵,他還再送我兩個茶餅!總結版納之行,當地的風光雖不比其他幾個地方,但卻有旅途中最重要的「人」。事實上每次旅程完結後,回家都會再三回味看過的風景、吃過的美食,但往往最令人難忘的,還是「人」。假期飛快結束,我又獨自回到中心工作,繼續和這裡的「人」相處,相信不論是這短短的旅途還是這一年的服侍,最終令我難以忘懷的,還是這些「人」。
上帝的創造真美~!! 羡慕死人咩~!! 但坐長途車的場面又真係好駭人啊....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