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等待與期待

滯留昆明,因為和機構有新的安排。原先說好要去德欽,可是那邊的項目出了點問題,負責人告訴我暫時未能成行,所以馬上安排去另一個項目點。

新機構的總部和負責人雖在昆明,但它的制度有點特別,不是總部派你去那就可以去那,還要得到當地同工的認同才能前往。即是說並非總部派不派你到地區去,而是地區讓不讓你加入;架構上表面是從屬的關係,但實質上地區還是自主和獨立的。

理性上我認同NGO應有這種的制度,但個人情感卻非常著急。雖說舊中心還有點事情處理,但內心還是想早日成行。日前終於收到好消息,機構在大理的中心接受了我的申請,國慶假結束後便可正式上任。那邊的項目和原先的很相似,主要服務當地的愛滋病友,另外也有麻瘋病的事工。收到消息後實在鬆了一口氣,後天會和大理的同工見面,因為他們會在國慶前到總部開會。

回想去年聯絡機構時也出現了許多轉折,由原先去非洲的愛滋村轉到廣西的山區,再由廣西的山區轉到雲南的昆明。人生本來就有許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,或者正面來說叫做意外驚喜,事情往往要在我們踏出第一步後,才會見到陸續的發展。這樣的人生正合我意,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,安份和穩陣的生活始終不太適合我。

從去年到現在,其中一件學會的事情就是等待。等待表面上是靜態和被動的,對性急和固執的我自然很是不慣,但在這段期間我對等待就有了新的體會。學習等待,其實是人生重要的一課,因為等待換來了空閒和空間,讓我們可以更關注身邊的人和事,也唯有等待過後才能更享受意外的驚喜。換句話說,等待並不全是被動和消極的,相反是另一種主動和極積,磨練我們的耐性和意志,為上路而作好準備。

我在這段等待期也不是閒著的,一方面要繼續早前接來的外快,另方面又要幫忙中心搬家及其他過渡工作。那個小孩應同去兒童村(新的中心),那個小孩送到家舍較合適,那個小孩應留在外展點、甚至放手不管,還有上學童的住校和轉學安排等,不少工作我也可以給點意見和支援,說到底我已是中心的老員工(現時兒童部的員工大多來到中心不過半年)。

此外或許是緣分的安排,早前認識的兩個當地朋友,一個日前證實子宮長了個腫瘤,另一個則家人出了點問題,二人最近心情都不太好,正需要朋友在身邊。剛巧我還在昆明,可以陪陪他們,所以連日來分別約了他們幾次,互相扶持一下,吃吃夜宵、唱唱卡拉ok,日子過得也挺充實。

等待或者就是這一回事,有人會被動和消極地呆著,但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,主動和積極活好每一天,其實還是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作的。等待可以包含期待,但願這兩位朋友的困難都早日解決,也期待和大理的同工會面並盡快開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