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這活動由我和另外兩位夜班同事負責,他們決定路線和禮物,而我就負責選歌和練習。往年他們只唱了兩首聖誕歌,今年我決定要加碼,一共選了四首,當然是中文的,分別是《聖誕快樂》(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)、《平安夜》(Silent Night)、《普世歡騰》(Joy to the World)和《叮噹叮》(Jingle Bell)。本來應該全無難度可言,但練習時才發現,原來我所選的中文版和國內的有點不一樣,例如我們唱慣的《叮噹叮》,國內的是《叮叮噹》;《聖誕快樂》的「我祝你們聖誕快樂」,國內是「我們祝你聖誕快樂」等,所以他們都有點不習慣。本來我以為自己很聰明,把一些歌詞改換了,例如把《叮噹叮》入面的「哈利路亞」改為「哈哈哈」,《聖誕快樂》中的「賜福你家人」改為「賜福給你們」(因為有些小孩對「家」有很強烈的反感),但千算萬算也算不到港版和大陸版的差別。
(出發前在中心,小孩都急不及待地戴上聖誕帽。一如概往,為保障小孩,把出了鏡的小孩塗黑了)
這都只是小問題,真正的問題還是秩序,一如往常的戶外活動,孩子們就是喜歡搗蛋。只是吃飯和集合就令活動足足推遲了一小時,另外一行幾十人坐公車到市中心,也是混亂之極,幾十個小孩在車上所造成的吵鬧、臭味,令乘客們很是生厭,有幾個乘客更受不了而抱怨和提早下車,不過這都見怪不怪了。將心比己,換著我在香港遇上這樣吵鬧的小孩,我也一樣受不了,不能怪罪這些乘客。
坦白說,活動過程中我心裡也有點不舒服,一方面,這邊的聖誕氣氛本來就不濃,好幾次在派傳單和日用品時,都聽到有途人質疑為何要慶祝「洋人的節日」,也有人說我們阻街。另方面,同事們(包括我)事前也沒有好好協調,我們人數眾多(連同義工和外展點的小孩,加起來有六十多人),又有小孩在吵鬧甚至打架,場面變得有點混亂和尷尬。負責的夜班同事常常認為自己文化水平較低,不敢發施號令,而我又只是個義工,不想扮演帶頭的角色,還好經驗老到的白老師及時挺身而出,場面才得以受控。
或許是我個人比較心多,有些舉動,尤其是圍著行乞或流浪的人唱歌派禮物,我確是感到有點不自在。事實上也有好些對象是不太願意接受我們的好意,有時我們在商店門外唱歌,也會為途人帶來一些不便。說到底,做慈善也好,搞宣傳也好,我覺得都不應以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為出發點,總要多顧及他人的感受。然而,看到義工和孩子們慢慢的投入、收到禮品的人的笑臉、途人的不斷拍照、和唱,甚至加入,我也放下了內心的矛盾和問題,和孩子們玩得越來越高興。或許快樂其實就是簡單不過的事情,只是我們習慣了想太多、問太多(雖然這也重要),導致常常不快樂和不滿足吧。香港人對大陸人經常諸多意見和批評,有時甚至質疑或同情他們,但其實他們很多時都活得比我們快樂,比我們滿足。
(看我們多受歡迎,地點為昆明其中一個最熱鬧的地方:金馬碧雞坊。其實有其他更好的照片,但太多小孩上鏡了,我懶得一一去塗,所以選了這張)
順帶一提,我們給每個孩子和義工都發了蠟燭,一面唱,一面揮動。本應是很漂亮的畫面,但頑皮的小孩不是在吹熄別人的獨光,就是在燒紙杯、歌紙,甚至其他小孩的衣服;有些孩子在跑,在哭,在鬧,甚至打架。更不能理解的是小孩玩蠟燭的方法,他們把蠟滴在自己的手掌上,叫這做「洗手」,或者用手和蠟在其他人身上打印,我也慘被蓋了兩個掌印。但他們就是說不痛,或許就是男孩子吧,要用這樣的方法來顯示自己的勇猛,我小時候也做過不少這種白痴事!
活動直到九時許,回到中心已經十時多,回程中大家都累得半死,很多小孩都在車上睡著了。回中心後,我發了他們一些小零食,算作獎勵一下他們的合作(對,雖然他們也很鬧,但已算是很合作了,不能對他們要求太高),和一份小小的聖誕禮物吧,之後便馬上擦牙洗腳睡覺。
雖然身在他方,但仍想遙距地祝福香港的每位朋友們,尤其是剛結婚和生了孩子的友人,祝你們聖誕快樂,有一個美好的2011年。